河南经济报记者 焦飒 高铁飞驰,一头连着城市,一头通向乡村,将中原大地的城镇串联起来。对于王辰而言,高铁的开通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南阳宛城区长大的王辰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郑州发展,而节假日的回家之路让她印象深刻。 “刚工作那些年都是坐大巴回家,要先坐公交到郑州中心站买票乘车,乘大巴还要看运气,赶上高峰期车票紧张的时候,买完票还要在候车厅等两三个小时,大巴才发车。”回忆以往,王辰说,“即使购买110元左右的全程高速车票,坐大巴到达南阳也要近5个小时。一来一回,两个大半天过去了。” 那些年,坐着大巴和火车往返郑州、南阳两地的王辰,每次出行都要准备食物和水。“每次都是满满的一大兜,饭点的时候还在路上,买那么多吃的是防止饿肚子。”王辰笑道。 后来,结婚生子后的王辰和家人开车往返。“除了服务区休息可以自行掌握外,旅途的劳累也并没有减少很多。”王辰说。 路途的不便,让回家成了工薪族的“奢望”。“总盼着高铁开通,和盼着升职加薪的感觉一样。”王辰说。 2019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连接了郑州与豫西南,也拉近了南阳这个超千万人口的地级市与省会郑州的距离。 “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元旦,就是2020年1月1日,我就坐着高铁回家了。”王辰说,“一大早出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十点多就到了家,还不耽误帮父母做午饭。花费了与购买大巴车票差不多的钱,时间却缩短了三分之二。 紧接着,2020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王辰带着孩子仍选择坐高铁回家。“十一前一天晚上,我和家人赶20时1分的高铁,21时30分就到了南阳,在家整整住了七天,假期第八天的下午才返程。”王辰说,“这是我工作至今,在家住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假期。” 高铁,拉近了故乡与远方的距离,也让在外务工人员往返更加便捷。在刚刚过去的“双节”期间,郑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132万人次,其中客流高峰日出现在10月1日,当日发送旅客达18.6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据悉,“米”字形快速铁路网是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具体就是在京广和徐兰“十”字形快速客运通道基础上,建设郑州至万州、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合肥、郑州至太原快速铁路。建成以后将与国家的快速铁路网有机衔接成线,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 高铁建设作为我省“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中原地区“米”字形高铁网线的四笔已落,“一横”徐兰高铁、“一竖”京广高铁、“一撇”郑渝高铁、“一捺”郑阜高铁相继开通以来,极大地便利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 截至目前,我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仅剩两条高铁线有待开通。9月26日,新建太焦铁路全线正式开始联调联试动态检测,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一点”、河南首条至西北部城市的高速铁路开通进入倒计时。东北方向的“撇点”——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投用。 让出行加速度,让天涯若比邻。河南的“米”字形铁路网正用速度拉近区域间的距离,串起城市协同发展的中原经济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