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8岁的亮亮(化名)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正太。他活泼爱笑,学习成绩也不错。 然而,才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已经被3所幼儿园、8所小学勒令退学,而且每次都是同学家长联名要求,理由是“不适宜行为”。 8岁的孩子能有什么不适宜行为?近日,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儿少科,亮亮的父母向医生倒出了心中的苦水。 1 8岁男孩几年间换了11所学校 亮亮的父母都是老师,提到自己的儿子他们是欲哭无泪。 亮亮五官端正,身体发育良好,人也很活泼,脸上常挂着笑容,数学经常考满分,语文也都在90分以上。 谁能想到,这样看起来完美的孩子实际上问题多多。 亮亮的小问题包括: 从小不喜欢看人的眼睛,有时在妈妈再三要求下会瞟对方一眼;从小不会撒娇,不会求助,讲话晚,行动比一般孩子略笨拙一些;大一些了喜欢谈论青蛙,动不动扯到青蛙,不管人家爱不爱听,他都能侃侃而谈讲个半天。 上幼儿园后,亮亮的问题更多更大了。 导致他屡被学校拒绝的就是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方式,明明是想跟人家玩但不懂开口,反而是通过拍打的方式与他人搭讪,结果发展成两个孩子打起来了。 后来,亮亮干脆威胁其他同学跟自己玩,同学若不听话他就揍人家。 几次下来引发众怒,孩子们排挤他,家长们也联名抗议。父母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有病,而不是大家口中的“熊孩子”。 妈妈告诉医生,前不久,为了带孩子看病,也为了方便看管孩子,自己辞去了工作。 母子俩单独相处的时间很多,但当妈妈的总觉得,儿子跟自己不亲,对他好他似乎也不在乎,更别提一些亲密互动了。 “如果不是他日常沟通正常,学习能力也不错,我都怀疑他是自闭症了。”妈妈如是说。 2 亮亮被诊断为“天才病” 接诊的是儿少科医生程芳。一纸诊断让亮亮的父母大跌眼镜:自己的儿子还真是自闭症患儿,而且不是一般的自闭症。 “人们熟悉的自闭症多是低功能自闭症,患儿交流困难,智力低下,整个人可能木木的。 这个孩子的情况属于高功能自闭症的一个特型——阿斯伯格综合征。”程医生表示,有研究认为,很多世界名家也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因此,这种病还有另一个名字,天才病。 天才病的名字虽然好听,但无法掩盖疾病本身的残酷。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会有如下表现: 人际交往困难。患者有与人交往的强烈意愿,却缺乏相应的技巧,所采取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更无法理解表情、眼色、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所以患者往往不受欢迎,也不能灵活地应对场景变化,难以融入群体,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反过来还会让患者更加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去与人交往,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语言交流困难。患者会说话,而且表达通常很流畅,但不能与人进行有效沟通。 他不知道什么是察言观色,不会根据他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达。他还会坚持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不管对方是否有兴趣,以亮亮为例,他就是一个劲地说青蛙长青蛙短。 此外,患者自己会大量使用书面语言,给人咬文嚼字、古板生硬的感觉,同时对对方接地气的话,幽默的隐喻的有双关意义的词句,也一概理解不了。 行为模式刻板。这一点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相似。有的患者每天要吃一样的饭菜,走一样的路线,用一样的物品,如果稍有改变就可能烦躁不安。 或有一些奇怪爱好。如记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字、高山或大厦的高度等。 此外,运动也往往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短板。他们可能比同龄人更晚学会骑自行车、打球等。 而且他们的行动总给人笨笨的、怪怪的感觉,在视觉运动协调能力方式有显著缺陷。 3 “天才病”只能改善不能治愈 医学界普遍认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与遗传相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环境因素,如母亲在孕期的情绪等。 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数倍,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发病与雄性激素相关。 目前,这一疾病只能改善不能治愈,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需要接受的训练内容包括人际关系促进、行为矫正、认知训练、情绪调控等等。 专家建议,针对这类孩子人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包容和接纳。要知道他们的问题不是调皮捣蛋,也不是智力障碍,更不是师长教育失误,而是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大脑。 家长尤其要调整认知, 要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或有独特天赋,但八成是无法做到家长期待的那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尤其是社交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可以告诉他某个肢体动作所代表的意思,但不能指望孩子在人际中能如鱼得水,八面玲珑。 “与其勉强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如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爱好,为他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让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得以更好地呈现。”程医生透露,自己曾接诊过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在天文方面很有天赋,后来作为特长生进入学校,老师都很看好他,认为他未来完全有望胜任这方面的研究, “一部分孩子有希望成为某些领域的顶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