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jlxt06 发表于 2016-8-1 16:43:00

邓州邓国春秋园·邓国吾离陵[图]

                                                                        
邓国侯吾离陵,位于邓州市城区东南3公里处的八里王村吾离冢组南边。据说是殷商时期邓国第十九位邓侯,邓氏第十九世先祖吾离的长眠之地,现正在申报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新规划的"邓国春秋园"正在封闭建设中,所以在路旁的树上就临时挂有“参拜吾离陵邓国侯由此进”的绕道指示牌。


顺着路标的指示,前行一百米左右再左拐,很快便来到一处由野树、杂草所包围掩盖的围墙跟前。听说,围墙内就是在《左传》等文献资料中有记载的邓国侯吾离的寝陵,1957年被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围墙东边新开的简易侧门紧闭着,听说平时安排有一位当地人在护陵,也许最近来参拜的人并不多,看护人可能去忙自己的农活或家务了吧。在这座枝叶繁茂、树木阴翳的沧桑陵园里——那座高仅四五米,周围长不过十余丈的陵墓真的沉睡着我国第一个见于正史的邓国国君——邓国侯吾离?





站在东侧门(红箭头所示位置)向陵园内(蓝箭头所示位置)拍摄,密不透风的树冠几乎遮掩了一切——原本种植的成行成列的松柏也被疯长的构树、杂草侵占得面目全非;陵园内修建的道路在树木的掩映下已不辨东西,最窄处恐怕一个人即是侧身都难通过;浓密而杂乱的绿植,除了营造的阴森环境,也使人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图示松柏葱郁的位置即为后来重修的堆土陵墓。据当地老人讲,原来的墓确实很高很大,民国年间,有一次涨大水,村里的老人小孩都跑到陵上避洪水,由此可以想象那时的陵墓规模有多么宏大。后来由于风雨剥蚀、人为取土等原因,陵墓逐渐变小。1994年邓州市人民政府特拨专款对其进行了整修,划定了保护范围,竖立了保护标志碑。

吾离,名宣,字吾离,是继一世曼公(字德阳)之后的第十九世邓侯。邓国虽属侯国,面积却并不很大,在春秋各国诸侯间相互兼并的大气候下,又处在南北相争之地,邓国想要生存就更加不易。吾离不愧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位时,为保一方平安,谋求邓国发展,积极推行睦邻友好政策。据《左氏春秋传》载:“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朝于鲁”。邓侯吾离 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终因国事操劳,公元前700年,邓侯吾离逝世,薨后葬于国都东南角。又据《辞源》称,春秋时,邓侯吾离子孙以国为氏,所以吾离应是中原邓姓人的先祖。2700余年的历史风云,足可以使得本来清晰的史事变得模糊起来,但愿邓国邓侯吾离能够真的躺在图示(蓝色椭圆)的陵墓中,静观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园内曼公、吾离、邓禹三尊邓氏先祖塑像后边遍植松柏的圆形土丘即为 邓国侯吾离陵。


望着邓侯塑像,心想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已让后人围绕“邓国、邓城、邓姓”展开了怎样的考证和争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夏朝初年,大禹把邓州作为都城,唐代史学家杜佑《通典》中明确记载“邓为禹都”。后来,禹的孙子仲康把他的一个儿子封到这里,以邓为国名。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邓公簋”条亦云:“邓国故地在河南邓县”(邓州在1913年至1988年为邓县),这里也明确指出,商周时的邓国故地就在河南省邓州市。······在此笔者无意证明点什么,也无意辩论点什么,只是据史料记载得知——大约公元前12世纪的殷商王朝第22代君主武丁(姓子)封其叔父于邓,赐其叔父姓曼。曼公成为邓国第一位国君,因此,《史记》中说到“邓,曼姓侯国”;曼公被尊为邓姓的始祖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曼姓实出自殷商子姓;只是到了公元前678年邓国被楚文王灭后,邓国子孙才以国为姓;“子姓”——“曼姓”——“邓姓”,一路下来,不知诸位看明白否?




吾离陵处于高地中央,圆球状,高7米,直径30米;吾离陵表遍植草皮、松柏,为防陵墓封土流失;吾离陵周围圈筑约1米高的围墙,墙外修1米宽的绕墓石子路;吾离陵前竖立“邓国侯吾离陵”石碑一通,碑前放置方鼎形上香炉;······随着“邓国春秋园”的扩建完善,作为邓国侯吾离的纪念园地,邓州随时欢迎四海宾朋前来参观,随时欢迎天下邓姓宗亲前来参拜交流!


       不知何故,“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已停工多时。从工地看护工人处得知,可能很快就要重新开工。


规划中的“邓国春秋园”现已建好的邓侯大殿,远远望去给人以高大、宽阔、厚重、威严的感觉。


大殿主体已完工,但布置装修尚未到位。青瓦重檐、白色墙壁、黑红色的木质门窗、朱红色殿梁立柱、灰白色的石质地面护栏,既给人一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感觉,又透出古朴典雅、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从大殿高大的后门望去,正对着的就是吾离陵,吾离陵北边的村庄也就叫吾离冢村。据村内老年人讲,他们村为赵姓,他们的祖先就是吾离陵的守陵人,时代繁衍,逐渐形成村落;过去吾离陵曾被盗过,出土有陶鬲、陶俑、陶豆等器物残片,当时经文物工作者清洗、鉴定,据说多为春秋时代的陶器残片,这也足以说明吾离陵附近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春秋时代的文化内涵。

绕殿设计有两层基座,每边各有10级多道登殿台阶,周围都环以石质栏杆;护栏石面上,雕绘有兰花、牡丹、荷花、竹子、寿桃、葡萄、龙、凤等图案;栏杆下安装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可以想象每逢雨季,将会呈现多龙吐水的奇观。每处细节,尽显邓侯大殿王者气派。

存在大殿地下室内的“邓国侯吾离"画像,“联楚睦邻兴家邦伟业,朝鲁问礼谋治国良策”。
       据《明嘉靖邓州志》载:“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此邓之始。
       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将其叔父曼(字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为一世邓国侯。至周时发展成为较为重要的异姓诸侯国,强盛时疆域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东连今湖北枣阳,南接汉水,西连今湖北宜城。
       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历时586年(自夏起为1300年),传国22世。吾离为第十九世邓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大国争霸的形势下求生存,曾多方与大国交好,史称吾离为邓国中兴之君。



以邓侯大殿为主殿的邓国春秋园即将横空出世,遥想那位几千年前的邓国侯——他想的可能不是鸣钟击磬、乐声悠扬的享受;他想的可能不是烟雾缭绕、纸醉金迷的美梦;他想的可能不是衣袖飘荡、歌舞升平的颂歌;他睥睨天下,想着他的黎民百姓,想着“联楚睦邻兴家邦伟业,朝鲁问礼谋治国良策”,就是这样一位敬业爱民的王侯,谁能想到在他死后不久,国被灭,他的子民只得以国为姓来做纪念!





附录——
1、资料补充之一
 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资料补充之二

邓国春秋园,是在邓国侯吾离陵历史遗址区基础上保护性开发项目,秉承似与不似之间设计观,以“邓国-邓陵-邓氏”三邓文化为主线,采取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演绎与大型文化活动表演相结合的手段,全方位渲释“穿越千年、邓国传奇”核心开发理念。在展示和再现古邓国国都缩影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访古祭祖、文化博览、古街民俗生活体验、生态园林休闲、游戏娱乐、情景再现等业态聚集区,打造以“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为基础的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邓州新型城郊文化旅游综合体和中原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休憩中心。邓国春秋园规划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侧为文城区,依托吾离冢,围绕其祭祀和寻根文化,聚焦邓国,还原春秋;其共分为“王城祭祀区、邓氏文化区、邓国理政区、园林休闲区”等四个区域,主要建设内容有:王城、邓侯大殿、邓氏祠堂、邓祖馆、官厅官宅、国宾馆、邓墟邓林等;西侧板块为商城区,主要规划建设有特色文化商业等配套设施。

转发此文,敬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以下文字——作者:笑熬浆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邓州邓国春秋园·邓国吾离陵[图]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